世界船王如何智慧"分家"?
- 中華家族財富傳承協會
- 2021年1月1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談及香港巨富,您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李嘉誠。但是有一個人,他在1985年時就已經有四百億的財產,是李嘉誠的9倍。那就是享譽世界的船王—包玉剛。
在生意巔峰期,包玉剛察覺到航運危機的苗頭,決定“棄船上岸”。在這個將單一資產形式多元化的過程中,包玉剛的第一步就是拿下了九龍倉和會德丰。他先是大量出售船隻,通過資本運作搶下香港熱門貨運港九龍倉,而後在1985年會德丰原兩大股東資本博弈期果斷出手收購會德丰。重組後的會德丰“以小控大”,成為九龍倉系的控股公司。
除了商業成就外,包玉剛在財富傳承上的安排也備受社會關注。他在家產繼承上採取了“四女均分加家族信託”的做法,不硬性規定他們不能分拆家族在企業中的控股權,在保障女兒們生活優渥的前提下給予了充分的自由。
包玉剛育有四個女兒,他要怎麼分配才不會破壞家庭的和諧呢?

為讓女兒們能更好地享受到財富權益,包玉剛成立了五個家族信託基金,一個作為整個家族的主體,另外四個則由四個女兒和女婿管理,掌控各自旗下的企業。在各女兒的家族信託中,條文規定控制權留在女兒手中,企業管理則全權交由女婿負責,“男主外、女主內”。
讓女兒有最好最實質的保障,女婿則像女兒的專業管理人般,代其統管業務,女兒不干擾丈夫的管理,只是收取權益,這樣的夫妻一體模式,在日後的企業經營中發揮了巨大效果。
這樣的事前規劃可以避免自己百年後兒女還要為了遺產而破壞家庭和諧,大打官司。而且包先生的財產分配裡也考慮到了自己的女婿,女兒擁有財產控制權;把企業的管理權給女婿,這樣不只能促進夫妻間的和諧,也能避免自己一手打下的商業帝國被外姓人一把奪過。
Yorumlar